第十三届全国矿山救援技能大赛周二在山东省济宁市开幕,明天(17日)闭幕。来自全国各地的700多名队员在理论测试等公共项目和采矿、钻探等实践项目中展开角逐。
共有64支球队参加了本次比赛。共举行了采矿、隧道、挖掘和排水四个类别的 19 项竞赛项目。总共安装了两个比赛场地。通过模拟救灾项目,重现真实事故场景,评估团队在复杂条件下的整体应对能力。
总台央视记者唐国荣:井吊是本次比赛的新项目,主要考验救援队伍利用绳索设备救援深井环境下被困人员的能力。模拟救援过程中,地面指挥员负责调度整个救援过程,安全员负责现场观察井口周围环境变化,其余救援人员负责搜寻被困人员、包扎、转运至井下安全地点。在一次打井作业中,几个人齐心协力进行救援作业。一方面,对被困人员的保护将得到加强,另一方面,井下救援的效率也将显着提高。
隧道组比赛中救援通道的精确钻探和小型救援通道的操作,模拟隧道塌方或顶板塌陷事故,通道被堵塞,灾民被困在灾区,救援人员难以进入被困区域。同时,利用大型机械设备钻孔,快速到达被困人员和运输物资。同时,为被困在狭窄地区的人们提供救生通道,不稳定的废墟环境正在使用轻型拆除和挖掘工具进行手工挖掘。
中铁二局昆明国家隧道应急救援队总工程师王显泽:这是一种比较传统但有效的救援方式。我们用手挖,用木头支撑、加固,一点一点地往洞里深入,挖一点,支撑一点。援助的目标是防止塌方、预防自然灾害并最终开辟救援路线以营救被困在隧道内的人员。
本次比赛包括地下搜救项目。除了项目或者,还有理论复习和医疗急救项目。将对参赛队员的应急救援指挥决策能力以及现场医疗急救水平进行考核,为科学救援、安全救援提供技术支撑,最大限度地贴近比赛内容。可以满足实战需要。
比赛将于10月17日结束。比赛获胜者将代表中国参加2026年第十四届国际矿山救援大赛。
800余种矿山救援技术装备展出
为加强矿山救援技术装备的创新和推广,大赛还集中展示了我国矿山及隧道救援技术装备的创新成果,开设了先进应用矿山救援技术装备展区,分为应急救援装备展区和挖掘救援装备展区。
应急救援装备展区面积12300平方米,主题为“科技实现救援新能力”。来自155家企业的各类技术队伍710余套(套),覆盖矿山救援“检测、决策、救援、保险”全链条。 C综合展示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科技创新成果、适用的国内外矿山及隧道救援先进技术装备等。
央视记者唐国龙:这是中国企业自主研发的智能氧气呼吸器。它主要供救援人员在井下发生事故时搜寻井下被困人员使用。重量不到15公斤,可为救援人员提供四个多小时的氧气供应。该电子报警器还可以实时显示氧气浓度。当氧气即将耗尽时,警报会自动响起,提示救援人员立即爬入坑内。此外,面罩上还有对讲装置,可帮助各类井下作业人员实现150米以上长距离实时无障碍通讯。
挖掘救援装备展区主题为“开辟黎路”fe with Precision”。展出了来自52家企业的172余台(套)技术装备,包括大直径立式钻机、水平钻机、3D激光扫描仪等设备,满足整个钻井和打捞过程的需求。
国家紧急救援中心科技部安全生产司技术装备部戴启哈先生哦:这个展会搭建了一个供需交流的平台。通过实地考察和技术交流,全国各地的地雷救援队、科研院所和企业代表共同研发了适应矿山救援实际情况的更加先进、智能化的应急救援装备。